图片

欧冠冠军足彩_足球比分直播-体育游戏平台

当前位置:主页 > 范文 > 导游词 > 湖南导游词 > >

湖南江永千家峒导游词

来源::未知 | 作者:欧冠冠军足彩_足球比分直播-体育游戏平台 | 本文已影响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来到瑶族古都千家峒!
  (峒标)千家峒位于县城西北,地处著名五岭之一的都庞岭群山连绵的三峰山下,东北毗邻道县,北面交界广西灌阳县。境内重峦叠嶂,集山青、水秀、林幽、瀑美、洞奇、泉温于一体,自然风景,美不胜收。气候春华秋实,夏雨冬雪皆成胜景,日娇月媚,晴好雨奇时时迷人,是您了解瑶族风俗,饱览山水风光,进行野外探险的绝好去处。今天,我将陪同各位朋友游览千家峒峒标、穿岩、古战墙、千家峒瑶族展厅、大泊水瀑布、大溪源民俗村五个景区,并将乘车贯穿下峒与中峒,欣赏鸟山、马山等神奇地貌。现在,我们身后的雕塑就是千家峒峒标,它由瑶族长鼓和十二节牛角组成。在雕塑基座前后分别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的“千家峒”题字。为什么会用“长鼓”、“十二节白牛角”构成峒标图案呢?长鼓是瑶族同胞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器具,在祭祀和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中都少不了。相传瑶族始祖盘王一次上山狩猎,不幸被野羊撞死在空桐树下,野羊夭夭逃生。盘王六子闻讯赶来,含着悲恸,奋力追捕,终于猎获野羊。为泄父仇,他们砍空桐树做成鼓身,用羊皮蒙面制成长鼓,击鼓起舞而祭盘王。长鼓其实就代表着对盘王始祖的怀念。至于“十二节白牛角”,就不得不提到在700年前的那场“千家峒覆灭之战”。据千家峒古书记载和瑶族民间传说,元代大德年间官府发现千家峒后,多次派粮差进峒催交粮税。粮差被好客的瑶民留下,热情款待,每户瑶胞家做客一天,一千户就将近三年。这样连续二、三年不见粮差归来,官府以为粮差被瑶人杀害,于是派都头刘名卿统兵数万,于道州容罗岭扎营,永明、灌阳与千家峒交界处亦有官兵把守住隘口,呈合围之势,欲剿灭千家峒瑶民。瑶民仓促应战,败下阵来。在逃离之前,全峒瑶民在罗坪庙聚会,将一支白牛角锯成十二截,十二姓瑶民各持一截,约定五百年后,合扰牛角,重聚千家峒。在此后的七百年间,瑶族后裔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圣地“千家峒”。这里的“十二节白牛角”已经合扰,意喻着瑶族同胞已找到“千家峒”,团聚“千家峒”,同时它也是瑶族强烈民族向心力的一种象征。
  (古战墙)参观完峒标之后,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位于千家峒峒口穿岩山顶之上的“古战墙”。在那里,能让我们感受到700年前那场浴血奋战的激烈。穿岩山上,放眼狼牙犬齿,延绵数里。在山崖之间,石墙把千家峒峒口围得固若金汤。从整体上看,砌墙的石头,没有任何加工的痕迹。一看便知,是千家峒的瑶胞在道州官兵来围剿的千钧一发之际匆匆修筑起来的。这就是保护千户瑶胞生命安危的首要屏障。千家峒四面均为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山,山下峒口只容一人而过,只要守住了峒口和峒口上这道关卡,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经过一番“翻山穿洞”之后,咱们现在来到了古战墙的最内层。站在山崖边缘,我们能放眼眺望千家峒“下峒”全景。千家峒古文献上记载:“千家峒里大洞田,三百牯牛犁一边。还有半边犁不到,牲猪马鹿里头眠。”还说:“千家峒有四块大田,小田无数”。这四块大田是南蛇大田、鹅颈大田、马颈大田和平西大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位于下峒的南蛇大田和鹅颈大田。以峒中的公路为界,右边的这块形似长蛇的南蛇大田,长2里,宽22丈,折合面积100亩。远处山林边的小村庄是近三百年建起来的。民间传说,竹子是蛇的舅爷,村民怕蛇伤,为保平安,建村时特将村名定为竹子塘。左边的大山叫白鹅山,山下有白鹅洞,洞边建有白鹅寺。山脚下的这一整块大田,就是鹅颈大田。千家峒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养牛耕田是第一产业。由于有四块大田,小田无数,所以流传着“千家峒里好种田,种一年来吃三年”的古语。

  在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座小石山,它形似一只蹲着的小鸟,正是千家峒古本书上记载的“鸟山”。传说这只神鸟跟随瑶胞一同进入千家峒后,每天到外地衔来五谷良种,撒在田里,瑶胞年年丰衣足食。有一年的二月初一,这只神鸟衔回了一穗特殊的谷种,撒在四块大田里。秋天结出的谷粒同花生米一样大,一把禾就能打出一担谷,金灿灿的谷粒堆积如山,种一年可以吃三年。瑶族人民感激神鸟的帮助,从此把二月初一定为敬鸟节。在当年瑶胞逃离千家峒时,还带走了大粒谷种。可惜的是,大谷种撒在异地他乡不发芽,剩下的大粒谷子只好用来祭盘王。 千家峒里大谷粒的故事在瑶胞中已是流传千古,家喻户晓。这座鸟山,就是神鸟的化身。
  (穿岩口)眼前的这个小山洞,就是原来瑶民进出千家峒的唯一通道。1964年兴修千家峒至江永的公路,把穿岩石壁炸掉了半边。原来山体一直延伸到大冉河内,古书上记载,穿岩最窄处只容一人而过。朋友们,我们不妨一同钻一钻穿岩,切身体会当年瑶胞进出千家峒的情景。
  穿过穿岩,眼前豁然开朗。听着耳旁冉冉流水声,再看眼前阡陌相通,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我一样,想起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耕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我想,如此景色,难怪世人又称千家峒为“瑶族桃花源”。

(展厅)各位朋友,我们现在参观的是 “千家峒瑶族展厅”。在这里,我们能通过实物及图文详细了解江永瑶族概况、千家峒地形地貌、瑶族民俗,还能欣赏到精美的瑶族服饰和一些瑶族生活用具及文物。首先,请朋友们看看千家峒的全景模型── 四面崇山峻岭,由三个盆地组成。刚才我们游览了峒标、古战墙、穿岩。现在我们所在地就位于下峒与中峒交界处的乡政府所在地。待会我们乘车穿越中峒时可看到马山及马颈大田。大泊水瀑布和霸王祖就在中峒与下峒交界处。上峒现已属于国家级都庞岭自然保护区。
  (展板前)也许有的朋友会奇怪:“如此神秘的瑶族古都千家峒,怎么能认定就是这个地方呢?”其实,认定今天咱们身处之地就是瑶族古都,也是经过许多专家学者论证得来的。其中,武汉大学宫哲教授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位。早在80年代初,宫教授就四处寻访瑶族古都千家峒。他根据记载千家峒事件的两本古文献“千家峒源流记”和“过山榜”中对千家峒地理、地貌的描述,走遍了岭南山区的山山水水。最后,认为江永县大远乡也就是今天的千家峒瑶族自治乡就是神秘的瑶族古都。在1986年,中南民族学院、江永县人民政府发起组织召开 “千家峒故地问题座谈会”,来自国内外43名瑶学专家通过实地考证,认定了瑶族古都千家峒就位于江永县大远乡。朋友们请看这张“千家峒故地名考”,在古文献上记载的三十处地名,在江永县境内就发现了二十多处,其中千家峒的标志性地貌── 穿岩、鸟山、马山、石童子、四块大田都历历在目。2000年,在千家峒西南方向的玉井村,考古学家们又发现了湘南最大的宋代古民窑,这更充分证明了在江永瑶族古都千家峒的存在。因为过去这里住着盘姓瑶民,至今地名叫盘山,古窑址地名叫盘人岗。出土的碗碟壶等品种多样,釉色有青、黑、绿,还有玳瑁斑;印花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吉祥字画为主,如“福山寿海”、“金玉满堂”、“莲鱼图案”等。十二口龙窑在农闲时工同时开工。从取泥、剥坯、燃料供给、烧窑到销售等一条龙生产至少需要1500个劳力。而且据几口大塘的取泥量测算,连续作业达200年以上,直到元代因千家峒事件而终止。眼前图片上展示的就是古窑址出土的一些瓷器。


  这几幅图片的内容就是刚才我们提到的千家峒标志性地貌:穿岩、鸟山、马山、石童子。马山是千家峒历史的见证,位于中峒大宅腹村,海拔高度436米,因山形似马而得名。马山脚下原来有罗坪大庙,现已不复存在。在马山有一个大溶洞── 平石岩,从此入洞可直达道县,这幅“平石岩幽静”就是从平石岩由内外向拍摄的。传说元兵围剿千家峒时,一部分瑶民们躲进这个岩洞,并通过此洞去了道县。平石岩有一石柱高三丈三尺,八人围抱,形似一儿童面西而立,这就是石童子。石童子左右各有一扇门,一大一小,称两扇门。据传十二姓瑶民离开千家峒前,将盘古大帝等六尊铜像和无数金银财宝埋在这下面。解放后,不少人来此寻宝,但都未能如愿以偿。这张图片展示的是狗头岩内的石狗。关于石狗,有这样一个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瑶人住在大山中,靠打猎为生,猎人有五男三女,家境贫穷。猎人有一条好猎狗,天天进山为孩子们叼吃的,才使猎人的孩子不至于挨饿。后来有一天,猎狗进山后再也没有回来。猎人四处寻找,找到狗头岩内,发现一滩血污里置着猎狗的头。猎人放声哭,泪水滴在猎狗头上后,狗头渐渐长大,变成了一个石狗,还有人说,洞内石狗是瑶王进洞避难,摔死洞内后变的。不管说法怎样,瑶族对犬的图腾是真的。因为瑶族的先祖盘瓠就是由一只神犬变化而成的。瑶族人民的寻根情结很重,这幅图片上的人物是从广西荔浦县寻根回到千家峒的瑶胞赵德标。赵德标祖孙三代寻访千家峒,在他找到千家峒后,为了能回千家峒定居,把自己的大女儿嫁到了千家峒,再举家搬迁回到 千家峒。
  千家峒内林深、水秀、瀑美、洞奇,这些就是潘家源原始次生林风光、大泊水瀑布和小龙潭瀑布的图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大泊水瀑布,它高101米,宽20米,无倾斜度,笔直,堪称岭南第一飞瀑。
  在展厅的正中间,陈列着九幅图片,这些图片是根据明朝保存至今的瑶族祭祀古画翻制而成的。中间这位手执匕首、酒杯,脚踏巨蟒的男子就是瑶族先祖盘瓠。由于瑶族信奉道教,所以左右四幅图像里的人物分别是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太上老君)、玉皇大帝、紫微北极大帝、天官、地官、水官。在盘瓠像下方还有一幅活脱脱的祭祀图,法师在做法事:上刀山、下火海……
  朋友们,现在展现在我们眼前的这组图片反映的是瑶族的民风、民俗。第一幅图片是耍春牛,耍春牛是江永县瑶族同胞的传统习俗,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当地群众盛大的迎春仪式。每年春节或立春那一天,集居在源口、清溪、古调的瑶族同胞,身穿节日的盛装,兴高彩烈的迎春牛、看春牛、送春牛。春牛由两个身强力壮的后生扮演。他们不但要有一付好身手,还要熟悉牛的性情,把牛的各种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此外还要鼓乐队和农耕队。农耕队由公众推选作田里手组成,当地人民都把能参加农耕队当成极大的荣誉。耍春牛活动开始,鼓乐队在前,春牛居中,农耕队随后,依次到各村寨表演。每到一处,全村寨男女老少都列队相迎。在一片“春牛春牛,黑耳黑眼,耕田耙地,越岭过沟。四季勤劳,五谷丰收”的欢乐声和鞭炮锣鼓声中,将春牛队拥进表演场地。迎春牛的人都想摸一摸春牛的眉心,据说谁摸到了就能在这一年得到意想不到的幸福。接着,还要表演各种农事活动。整个表演场地被当作一块田,农耕队的人各个手持农具,在场内表演挖田角、犁田、下种等。给春牛套上牛轭以后,要唱一首大家喜爱听的山歌,如:“赶起春牛唱春歌,深耕细耙播青禾。十月酿了香米酒,郎邀妹来来妹请哥”……

第二幅图片展示的是松柏瑶族自治乡的傩戏,俗称“跳五岳”,在农历正月至四月跳鬼神活动期间举行。表演者为男子,10—12人不等。表演傩戏时,表演者头戴神鬼面具,一手执兵器。面具有24个,每具代表一个鬼神,表演内容为驱鬼、捉鬼、求丰年等24套,每套由1—3人表演,动作粗犷、原始。
  第三、四幅图片展示的都是长鼓舞。瑶族同胞逢年过节、喜庆丰收或祭祀盘王都跳长鼓舞。长鼓两头大、中间小,有大、中、小型3种。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形式,共有72套动作。起舞时以手击鼓,配以唢呐、锣、铛等乐器伴奏。在雄浑激昂的音乐声中,舞者跳、跃、蹲、旋转、翻扑、仰腾。节奏忽疾忽缓,队形忽左忽右,忽高忽低,忽单忽双,表现勤劳勇敢瑶民跋山涉水,伐树运木,降龙伏虎的生产、生活情景,舞姿粗犷、奔放、热情、洒脱。青年男女常借此寻觅知音,至今长跳不衰。
  第五幅图片展示的是兰溪瑶族乡勾蓝瑶胞的民俗表演── 狮子穿门楼。勾蓝瑶是清朝时被官府招安的一支瑶民。被朝廷指派驻守湖南与广西苍梧郡交界的隘口。因为担负着镇守隘口的职责,所以勾蓝瑶胞不分男女老幼人人习武。大家看这门楼由二至三人叠置而成。扮演狮子的俩人必须从门楼顶跃过,难度可想而知。没有一定的武术功底是绝对办不到的。此外,勾蓝瑶的女子拳、男子刀舞、棍舞更是精彩。朋友们如果感兴趣,可以到兰溪瑶族乡向勾蓝瑶胞讨教一二。
  第六幅图片展示的是松柏瑶族乡女子龙。正月里“迎五岳”(傩舞)和九月初九敬神时,年轻姑娘组成舞龙队,到各村表演。祈祷风调雨顺。表演者通常为13人,年龄在16—22岁之间,无论品行还是相貌都是各村首屈一指的。表演时,她们皆着绣花的瑶族服装,其中5人操鼓、锣、钹等打击乐器,掌握节奏。龙身7—9节,用彩带连缀、装饰漂亮、精细。其基本舞法与男子舞龙相似,增加摆字及摆图案两项内容。摆字,即舞龙当中,耍龙珠的要用身段和龙球摆成“国泰民安”、“天下太平”字样;摆图案,即舞至酣处,持龙珠者打一声响亮的唿哨,众人以“噢”回应,龙身迅速合拢,围成莲花状,持棍抬起盘腿而从。双手合十的耍龙姑娘,摆出“观音送子”、“莲花送佛”等造型,绕场一周。此时锣鼓喧天,炮竹齐鸣,观众大声喝彩,达到高潮。队形复原之后,龙珠又灵活穿行龙头、龙身、龙尾之间,木棒互相敲击,砰然有声,在疏密有致的鼓点声中,龙身翻滚、盘旋、跳跃,整套动作融舞蹈、武术于一身,刚柔相济,婀娜多姿,流传至今。
  瑶族是一个山区民族,住所往往依山傍水建成。其代表作就是人与自然和谐而居的吊脚楼。山区很少有供成片建造房屋的平地,瑶胞便选择坡度较为平缓的地方,一半平整土地,另一半依据山势用长短不一的杉木柱头支撑,架木铺板,与挖平的屋场地合为一个平坦的整体,再在此整体上建房。住宅随着山势的高低而建造。前后立柱也随地势长短不同地立在陡坡上,房屋分上下两层,下层多畅空,里面多作牛、猪等牲畜棚或储存农具与杂物。楼上为客堂与卧室。四周伸出有挑廊,主人可以在廊里做活和休息。这些挑廊的柱子有的不着地,以便人畜在下面通行。廊子重量完全靠挑出的木梁承受,所以这种住宅往往是内侧靠在山坡上,外侧悬吊在空中。它的建筑艺术体现了瑶族人民“地不平我身平”的哲学思想。现在,政策好了,瑶胞们也过上了好日子。瞧,搬进新居的阿妹们多高兴啊!
  居住在江永的瑶族按居住地可分为平地瑶和过山瑶。像勾蓝瑶、古调瑶、青溪瑶、扶灵瑶这江永四大民族和千家峒下峒的瑶胞都属于平地瑶,而居住在小古源一带和千家峒中、上峒的瑶胞则属于过山瑶。平地瑶和过山瑶有的民俗是不一样的,比如说婚俗。在平地瑶当中,就盛行坐歌堂和泼竹叶水。这张图片上展示的就是泼竹叶水的情景。当新人走到屋前时,亲朋好友会在楼上用竹叶泼水洒在新人身上,以此祝愿新人百头偕老,生活幸福。新人身上湿得越透,以后生活就会越美满。而在过山瑶,新人嫁娶则是火把迎亲。新娘会在天黑以后由兄弟或舅爷背出村外,交给打着火把前来迎亲的新郎,再由新郎背回家中。整个过程没有鞭炮声,没有乐曲声,一切都静悄悄地,直到第二天新娘随着新郎出门劳作,左邻右舍才知道。为什么这样呢?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美丽的传说。瑶族的祖先盘瓠是一只龙犬。古代评王与高王打仗,评王江山难保,于是贴出布告:谁能打败高王,就将女儿嫁给他。布告被盘瓠揭下,它潜入高王内宫,乘高王不备将其下身咬断,高王死而兵败。评王不食其言,但又怕臣民讥笑,于是就在夜晚让人悄悄地将女儿送到深山里交与盘瓠,所以后来过山瑶迎亲都是“火把迎亲”。那么公主又怎会心甘情愿嫁给盘瓠又生育六儿六女呢?那是因为盘瓠告诉公主:你不要嫌弃我是狗身,只要你把我放在蒸笼里蒸七天七夜,我就会变成一个美男子。公主按照盘瓠的吩咐,将他放在蒸笼里蒸。可到了第七天早上,她再也忍耐不住,担心盘瓠已被蒸死就提前开了蒸笼。打开蒸笼一看,盘瓠已经变成了位美男子,可头顶和小腿上的狗毛还未完全退去。公主就用手帕将他的头顶和小腿包裹起来,这种打扮沿袭至今。到现在,盘瑶男子还是包头巾,打绑腿。

看过民俗图片以后,接下来这组图片展示的是瑶族服饰和瑶胞日常生活情景。瑶族服饰丰富多彩,擅长刺绣,古有“瑶好色”衣裳之称,即衣服有多种丝线的绣花。头饰式样繁多,喜用丈余长的黑布缠成盆形。各位不妨转身看看模特身上穿的瑶族服饰。
  早在《后汉书·南蛮传》中就有了关于瑶族先民纺织和染色技术的记载:“织绩木皮,染以草实。”瑶族于宋代已能用蓝靛和白蜡在白布上染出精美细致的花纺绣,称之为“瑶斑布”。这件就是“瑶斑布”衣。而挑花刺绣在明清之际已很盛行,《粤西从载》记载了这一史实:“用五色线,杂绣花卉”。

  (绣花服饰前)挑花刺绣是瑶族妇女得心应手的技艺。瑶族妇女的生活与挑花刺绣形影不离,闲时针不离手。挑花刺绣的针线包,平时随身携带,无论家中或野外,稍事休息,席地而坐,穿针引线绣起花来。可以这么说,瑶族男女老幼服饰的花纹图案,都是妇女艺术劳动的结晶。朋友们可以看看这套服饰。瑶族妇女的挑花刺绣十分讲究。其线,用红、黄、绿、白、黑五色彩线,所用底布为白色或蓝、黑色的蓝靛布。绣在白布上的用红、绿、黄、黑色线;绣在蓝靛布上的,用红、绿、黄、白线。在表现形式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十字挑”是最常见的一种,挑花刺绣经常与锁边结合一起运用,锁边的针法有“平直锁”、“狗牙锁”、“辫状锁”等。瑶族挑花的基本图案形式有圆形、三角形、四方形、长方形、菱形、城堞状形等。妇女们以精巧的手艺,在这些图案形式中绣以各种形象式样,如日月星斗、山峰水波、村木花草、飞禽走兽、五谷瓜果等,造型简练,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山区生活气息。令人赞叹不绝的是,瑶族妇女挑绣时,从来不画底稿,只视其布色,凭着自已的经验积累和聪敏,用黑线或白线依照布纹先绣出一行行大小相同的方格,然后在格中配入基本图形。她们还可以不看正面图案,直接从反面挑刺,这种挑绣技术,实在罕见。
  瑶族的主食以玉米、大米、红薯为主,喜打油茶和鸟粽粑。上面这幅图片展示的是瑶家土酿瓜箪酒。瓜箪酒由杂粮酿制,再盛入葫芦瓢,经水浸泡而成。其酒苦甜相混,香醇无比,是一种既能止渴,又能充饥,更具增添宴席情趣和瑶族色彩的饮料。如果你到瑶家做客,主人一定会对你说:“嗯浓嗯浓一瓜箪”。这句瑶语有两重意思,一是问你酒是浓还淡;二是请你一杯一杯再一杯。下面这幅图片展示的是瑶家打油茶。油茶是瑶家人最喜爱的一种食品。打油茶时,先用油润铁锅,放入高山粗茶、生姜、盐,用茶木锤反复擂打至茶汁流出,再加入少量的水煮沸。最后用茶汤冲泡蒸煮后炒制的糯米、油炸花生,配以葱花而成。汤汁苦中带甜,能祛寒、醒酒。若在汤中放以糍粑,就风味更佳了。
  在结束展厅游览之前,请朋友们仔细看看,咱们面前的两个大长鼓:它们是重大庆典和祭祀活动的专用鼓,有雌、雄之分,朋友们不妨敲打一下,辩一辩雌、雄。

  (大泊水)
  朋友们,待会儿咱们可要爬山涉水了。顺着山间游道大约行走30分钟,就可以看到雄伟壮观的大泊水瀑布了。现在看到的大泊水瀑布,它高101多米,宽20 米。刚才大家从远看,瀑布从上而下有如一条白链悬挂天空,十分壮观;现在近看,白雾茫茫,还感凉风习习,沁人肌骨,不禁使人想起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句,整个山谷柳絮杨花,它与山上成林的青竹和绿树构成一幅绝妙无比的山水画面。
  朋友,刚才爬山涉水都很累了吧。现在,咱们就一同进入大溪源民俗村去喝碗解乏、驱寒的油茶,吃个喷香的桐叶粑,欣赏精彩的瑶家歌舞吧。
  朋友们,非常荣幸这次能陪同大家一同游览江永的山山水水,共同步入江永神奇之旅,希望江永的山、江永的水、江永的文化、江永的人民能给你留下一美好而难忘的回忆。希望各位有时间再次光临江永,希望我们能再次相聚。


欧冠冠军足彩_足球比分直播-体育游戏平台